改造后,阜内大街的交通也更通畅◆■◆。北青报记者看到,机动车道宽度变窄,而人行步道则加宽。■◆■■★■“改造中将机动车道宽度由以前的3◆■◆★★■.75米左右调至3◆◆.5米,最窄处约3.25米,这样就可以保证人行便道最窄处的宽度大于2米◆★★◆■■。”分管市政道路优化项目的负责人苗长君介绍,由于之前道路两侧局部人行道宽度不足,影响行人通行,本次设计对旧路断面进行优化,压缩机动车道宽度★■◆■★◆,加宽人行步道,西四东大街段增加非机动车道,全线营造慢行友好街道★■◆◆◆,相应增加918平方米的人行步道空间面积。
如今,拥有鲁迅博物馆■★■■■、妙应白塔寺、历代帝王庙、广济寺◆★、西四新华书店等众多历史文化景点在内的阜内大街已成为年轻人“city walk”最火的一条路线。重新亮相的阜内大街将成为市民游客感受古都风貌、历史文化,品尝北京特色小吃,体验人间烟火气的重要路线。
此外,改造还完善了地面交通标线。道路两侧多余杆体也进行拆除,以电车杆为■◆■■“母杆◆★■”实施■◆■★“多杆合一”,以“应合尽合■★■”为原则★■■,将道路沿线的电车杆■◆■■、路灯和信号灯杆、交通标志牌★■■★★■、交通监控杆、治安监控杆及景点指示牌等有机合并,原有的132根各类杆体,整合后压缩到72根。
北京西单街区保护更新工作专班常务副总指挥刘维岩表示,阜内大街二期改造旨在◆◆◆“重塑一条面向未来的古韵靓街■★◆■”,从建筑立面提升、公共空间提升、市政道路优化、◆◆■◆◆“多杆合一◆★■◆★■”4个方面着手,精细化设计改善老城环境与基础设施品质,实现街区的整体品质提升■◆,改善老城环境与基础设施品质★■■★■。
昨日◆★◆★◆★,阜成门内大街二期改造正式完工■★★◆◆◆。至此◆◆★■,有着700年历史,被老舍誉为“北京最美大街”的阜内大街全新亮相。
北青报记者发现★★■■■,此次阜内大街二期改造中,公共空间的提升是一大亮点■■,包括重点打造了历代帝王庙前广场节点及西四路口地质科普广场节点◆★■。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师贾瀛告诉北青报记者,建筑立面提升过程中■◆◆◆◆,将传统建造工艺■★■★★★“青砖灰瓦■★★◆★■、地仗油饰”与现代建筑产品“中式纹样断桥铝门窗”有机结合,呈现出一条“展现历史记忆、融合时代需求”的历史老街。
其中,建筑立面提升共包含135个门牌号,立面总长度约1160米,整体提升面积约5000平方米。★◆“我们拆除了643★◆★.3平方米的违法建筑,并根据总体规划、文献资料、历史照片、建筑风貌◆■■◆■◆、现存质量等因素★■◆◆■★,将建筑立面分为保持现状◆■■、恢复历史、局部提升、整体提升等4种不同的提升类型。”刘维岩说。
阜内大街是北京老城★◆◆“一轴一线■■■◆◆”中朝阜大街“一线”的西起点■■,也是北京老城西部进出城门的交通要道。2019年,阜内大街一期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完成,阜成门桥至赵登禹路口长达680米的路段实现业态◆■★■◆、外立面等要素焕新。当年◆★,从赵登禹路口至西四东大街西黄城根北街路口,全长1040米的阜内大街二期改造正式启动★■★■★。
在地质科普广场,原来130平方米不可进入的林下空间被打开,升级为由塑胶■★◆★★、海绵等材料铺成的儿童活动场地。◆■◆“改造过程中充分征求民意,打通了道路和绿化带之间的‘闭环◆★◆’,为一老一小群体拓展出了活动空间。”项目建设方——北京华融金盈投资公司原总经理李茹说,设计秉承现状大型乔木保持不动★★■◆、整体绿化面积不减少★■◆◆、硬质铺装面积不得大于35%的原则◆■◆★。改造后的地质科普广场绿化面积达到2873平方米◆★◆◆★■,比原来增加824■★★◆◆.5平方米。在保留原有的照明基础上,新增不同类型景观照明98个■★■■■,可满足夜间活动的需求。